【贵州黄磷产业研讨会】黔南州工信局姜雷:黔南“磷电煤”一体化产业体系初步成型
时间:2021-06-17 来源:管理员 浏览量:1026 分享到:
“黔南是贵州省对外开放的‘南大门’和‘桥头堡’,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现已探明的磷矿储量达40亿吨以上,占贵州省磷矿储量的77.8%,占全国的20.1%。”6月15日到16日,为期两天的贵州省“十四五”黄磷产业绿色发展研讨会在瓮安县猴场举办,黔南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姜雷介绍,黔南磷电煤一体化发展的产业体系初步成型。
近年来,黔南州立足资源优势,以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泉)和贵州瓮安经济开发区为主要化工产业集聚地,依托瓮福、川恒、金正大、芭田等龙头企业,以突出抓好磷化工产业发展为主线,全力支持化工产业转型发展。目前全州化工产品涵盖基础磷化工产品、精细磷加工产品、磷化工副产物,形成了“磷矿开采—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的循环产业链、带动相关行业耦合聚集发展、磷电煤一体化发展的产业体系。
全州经济总量保持快速增长,近5年黔南现代化工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增速保持中高速增长。2020年,黔南州规模以上现代化工相关企业147户,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348亿元,同比增长5.1%。
全州产业发展质量加速提升,瓮福集团、金正大、芭田、川恒化工等重点企业坚持技术创新,加大产品研发,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引领全州磷化工产业正从传统的磷复肥等大宗产品,向饲料级、工业级、食品级、电子级磷酸和磷酸盐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全州技术研发支撑有力,州内已建成国家级化工技术研发机构4家、省级化工技术研发机构4家,出产核心技术成果300余项,多项技术在国际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如从磷矿加工过程中回收碘、氟资源加工无水氟化氢技术为世界首创,生产规模全国第一,为推动黔南州磷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姜雷介绍,黔南着力强化资源综合利用,持续推动磷化工产业绿色发展。
2018年以来,黔南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决策部署,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加大指导调度,增强消纳能力,强化市场推广,落实政策补贴,磷石膏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2020年磷石膏产生量453.73万吨,利用处置474.35万吨,利用处置率在2019年的96.5%基础上提高了8个百分点,达到104.54%。2019年来,瓮安县以壮士断腕之决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强力推进全县黄磷行业绿色化、清洁化改造。龙马磷业前后投资4亿元,瓮福黄磷前后投资近2亿元,率先在行业内实施并建成了黄磷尾气综合利用发电、污水净化循环利用等项目,实现了95%的黄磷尾气回收利用,磷渣100%利用,污水零外排循环利用,有效破解了制约我州黄磷行业发展的环保瓶颈。瓮福黄磷、龙马磷业还先后获得省级绿色工厂认定,清洁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从污染企业向“绿色工厂”的转变。这是黔南坚决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黔南州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倍增行动,推动“十四五”现代化工产业绿色安全高质量发展。
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和产业大招商会议后,黔南州委州政府加强领导,全州上下紧盯新型工业化,强力推进工业倍增行动。在现代化工产业方面,黔南力争用3-5年时间,将瓮安-福泉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现代磷化工产业集群基地,以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为方向,逐步健全完善黔南化工产业体系,积极引导全州化工产业向集约化、精细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全州将重点坚持规划引领;突出绿色安全理念;深化合作交流,谋求黄磷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余昌旭
编辑 曾帅
编审 李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