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动态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动态信息 > 行业动态

“江南煤海”贵州: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1-29   来源:管理员   浏览量:492   分享到:

贵州作为我国南方最大的产煤省区,素有“江南煤海”之称,煤炭资源丰富,储量、产量均位列全国第五位。国发〔2022〕2号文件明确,贵州要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煤炭工业成为贵州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因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煤炭产业基础薄弱、煤矿“小、散、弱”、优质煤炭产能释放不足、停产停建煤矿较多等问题依然存在。为从根本上解决制约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贵州省委、省政府下决心推动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2022年12月13日,《贵州省推动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方案》(黔府发〔2022〕16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印发。

《实施方案》从顶层设计着手、从近期和远期着眼,明确了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实施路径、工作措施和支持政策,由5个部分组成。主要是锚定2025年、2030年两个关键时间节点目标,通过推进10项重点任务、施行8项支持政策、落实4项保障措施,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能源稳定保障供应、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主要解决三项突出问题

全力解决煤矿“小散弱”的问题。当前,贵州省煤矿规模总体偏小,30、45万吨/年小煤矿数量占比超过70%。煤矿分布在8个市(州)、50个县(区),其中煤矿数量3处及以下的县(区)达12个、占比24%。此外,从煤矿企业实力看,1000万吨级以上的企业仅盘江煤电集团一家。

积极破解煤矿涉法涉诉影响生产建设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全省涉法涉诉的煤矿约300处、产能1.1亿吨/年,涉及案件1245件以上,严重影响煤矿企业发展。

加快补齐煤炭产业发展短板的问题。当前,贵州省还不同程度存在煤矿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综合机械化、智能化发展不充分,“双回路”电源点供给不足,部分地方政府和煤炭行业主管部门专业监管能力还有差距等问题。

力求实现四方面主要目标

战略性调整不是一般的调整,而是推动煤炭产业结构实现整体性提升、质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到2025年,60万吨/年以上生产煤矿产能占比提高14个百分点、达到70%以上。到2030年,生产煤矿平均产能90万吨/年以上。
二是供应能力大幅增强。到2025年,生产煤矿产能提升6400万吨/年、达到2.5亿吨/年,原煤产量提高4500万吨、达到1.8亿吨、力争2亿吨。到2030年,生产煤矿产能3亿吨/年,原煤产量2.4亿吨。

三是智能化水平加快提升。到2025年,煤矿基本实现综合机械化开采,综合机械化掘进工作面占比达65%以上,累计建成智能煤矿50处以上。到2030年,煤矿全部实现综合机械化开采,综合机械化掘进工作面占比90%以上,基本实现智能化采掘作业,累计建成智能煤矿100处以上。

四是安全形势根本好转。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重大灾害防治和安全监管效能显著增强,较大及以上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来源:中新网贵州
编辑:刘美伶
编审: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