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动态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动态信息 > 行业动态

新方案新方向:磷化工未来之路

时间:2024-03-11   来源:管理员   浏览量:331   分享到:

作者:刘一 一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中,对于2024年制造业的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产业协同、创新驱动以及“先立后破”。随后,八部委紧跟最新政策风向,于2023年12月29日,联合发布《推进磷资源高效利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向行业内外界表明出我国磷化工中长期的发展思路,即技术创新、绿色生产、高端产品、联动协同。本文将从磷化工现状着手,结合《方案》内容对行业未来进行展望。

图片

2023.12.29

图片

国内磷化工产品现状

图片

2023年,磷肥仍是我国磷化工最大的终端需求,涉及的中游产品主要为磷酸铵、黄磷,预计随着国内转基因作物的审批和种植,其市场需求还有一定的增量空间。另外,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的增加,打开了磷化工市场新的增长点。根据中研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年,全国磷酸铁锂需求量约为170万吨,预计2025年可达207万吨,基于碳达峰目标,2030年需求量的极限预测为近千万吨。届时,磷酸需求量或将从2023年的110万吨增涨至650万吨左右。故伴随新能源汽车在全球深度普及,磷酸的需求量将稳步上升。

然而,有市场并不意味着磷化工行业可以“躺赢”。当前,行业内存在的传统产品产能过剩、磷矿综合利用水平偏低、高附加值产品供给较弱等问题依然很严峻;同时,降低生产耗能、磷石膏等共(伴)生污染物处理仍是碳达峰前的行业痛点。所以,若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磷化工产业升级便不能顺利推进。

图片

《方案》重点简述

图片

此次《方案》全方位总结了行业升级的突破口,意在为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以促进磷化工可持续发展。以下为重点内容:


1

保磷肥企业需求,并鼓励升级


为磷肥的保供稳价,要优先保障磷肥企业磷矿需求;支持骨干企业积极发展新型高效磷肥品种;同时,增强细分市场的差异化供给能力,有序实施传统化肥装置加中微量元素等改造以适应市场需求。

2

提高高附加值产品供给力


推动磷化学品产业链向新能源材料、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领域延伸;同时,扩大黄磷精深加工生产能力。

3

热法受限,湿法当道


严控制磷铵、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推动技术落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磷矿企业依法依规退出;逐步推进湿法净化磷酸替代热法磷酸。





4

采选矿能力成加分项


支持“采、选、加”一体化的大型磷化工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取得矿业权;并支持优强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中小磷矿企业。

5

技术创新成为重头戏


开发并建设智能配料及生产、全流程控制等智能化技术;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等采用“赛马机制”协同突破智能选矿配料、智能生产、降低能耗的关键技术。

6

再提安全生产


支持企业、园区建立健全EHS管理体系,并健全预防机制、救援机制。鼓励磷化工老旧装置安全化改造、高危工艺全流程自动化改造。





7

园区集群更利于协同发展


鼓励“云贵鄂川”打造若干产业链条完整、专业化协作配套水平好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四川内,着力打造乐山、德阳磷化工集群。

8

发挥龙头企业带领作用


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共建配套产业园、共享供应链、共同搭建创新平台、开放数字化平台等,带动配套中小企业完善质量、标准、研发等管理体系。

9

大跨度抱团取暖


鼓励大型磷化工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推动上下游协同发展;并支持国内企业参与境外磷矿资源开发合作。




图片

未来新方向展望

图片


(一)转基因作物激发磷化工市场需求


前期,我们已对转基因作物长期利好磷化工做出分析预测:草甘磷更适用于转基因作物除草,较其他除草剂,其除草效率高30%、除草成本低50%-60%,因此,转基因作物的播种能提高草甘磷的市场需求。2024年1月23日,农业农村部宣布: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已扩展到河北、内蒙古等5个省区20个县。预计待试点种植取得成果后,转基因作物正式播种的审批将会快速跟进。届时,草甘膦市场的潜力将会得到释放。另外,由于转基因作物具备更好的生长性能和抗病虫害能力,其产量普遍高于传统作物,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磷肥来满足其生长需求,这也进一步增加了磷化工市场的需求量。


(二)湿法将成为磷化工主要生产工艺


磷酸市场的进一步开发,使得具有环保、高效率、低耗能特点的湿法工艺,成为各大磷化工厂家的重点研究对象。且随着湿法净化工艺的不断发展,其中下游产品也更加精细化与高附加值化,如磷酸盐制品,能作为医药、食品、军工等行业的重要原料。截止2022年,国内热法磷酸产能占比下降至55%,湿法磷酸产能占比已上升至45%。而参考国外磷化工行业中湿法工艺已成为主流、热法产品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的趋势,湿法工艺大概率是未来国内磷化工的主要生产工艺。此外,国务院2024年1月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所提及的碳达峰目标愈发紧迫也成为该论点的重要佐证。


(三)智能化生产、降耗装置是企业升级要点


当前,国内制造业已处于转型升级的拐点。而磷化工企业的升级要点在于智能生产、降耗装置的研发与使用上。智能生产方面,未来方向将是在全产链上引入数字化系统(如西门子的MBSE),这种系统将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提升生产效率。如智能检测磷矿品味、硅料含硅量进行选矿,并自动测算投入量、投入时间、化学反应时间等。降耗装置方面,新型节能炉将充分地利用热量,通过大装置、连续化反应形成大循环降耗降本。与此同时,《方案》中提到鼓励磷化工园区使用如光伏的清洁能源,也是降耗的突破口。特别对于云、贵、川地区,光照充足,可在园区大力推广光伏的使用。


(四)EHS管理体系更能满足未来工厂需求


随着磷化工的快速发展,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注重员工的健康、环境保护、生产安全、社会形象。EHS(环境、健康与安全)管理系统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管理体系,通过循环,以获取经验、吸取教训,后在下一次循环来改进和提高管理水平。例如,通过实施EHS管理,企业可以系统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种潜在风险,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实现绿色制造,从而有效控制因工伤事故、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成本,并优化社会形象。所以,无论从内部管理还是外部评价来看,EHS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应用更能满足制造业未来工厂的要求。


(五)行业集中度提升,兼并将是常态


目前,国内的磷化工企业主要集聚在云、贵、川、湖北,四省的磷化工集群分别培育了云南云天化、贵州磷化、川发龙蟒、湖北兴发等磷化工龙头企业。我们预计,因《方案》提出的“争取到2026年,国内形成3家左右具有产业主导力、全球竞争力的一流磷化工企业,建设3个左右特色突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未来,四省龙头企业产业园的虹吸效应会进一步放大,“以大替小,以大并小”或将成为常态。这对于磷化工企业来说是一个主动出击的契机,如以热法工艺为主的企业,可以收购以湿法工艺为主的中小型企业,从纵向扩张以实现产品领域的跨越,最后升级为具有资源控制力、产业链主导力的领军企业;或是拥有磷矿资源的企业,可以考虑与以湿法工艺为主的磷化工企业建立合作,共同参与新能源市场。

总的来说,磷化工市场的未来充满希望,特别是在转基因作物、碳达峰、新能源等多方面的推动下,催生出了更多机遇。但是这条道路也是风起云涌的。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拥有磷矿资源的企业,只要能把握住风口、运用好《方案》的政策,找到合适自己的赛道,一定能做大做强,成为磷化工龙头企业。